入秋后,养殖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多风、温差大、湿度低。白天气温可达到25~30℃左右,到了夜间又会降到10℃左右,甚至更低;舍内湿度波动大。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导致肉鸭受凉,继发浆膜炎、大肠杆菌感染等,给养鸭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合理、正确的用药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管理和用药两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1. 鸭舍密闭性
很多时候鸭群发病都是在跑风漏气的地方开始的,密闭舍要求关闭所有进气口(小窗、水帘处、及大门),打开一个50风机,负压值>37.5pa。如压力显示为25pa,则表示棚舍约有1.5平方米的漏风面积。如压力显示为12.5pa,则表示棚舍约有2.3平方米的漏风面积。
应特别注意粪道口、小窗周边、水帘处、鸭舍门、墙板对接处等地方。

▶2. 负压管理
管理外界冷空气进入棚舍(沿着光滑平面与舍内气体混合)走向的设施,冷空气落到鸭身上前有良好的预温。负压是棚舍、季节和机械通风的需要。1)负压过大(中间部分)、过小(两边部分)都会导致鸭子受凉发病。


▶3. 小窗的管理
1)小窗开启不小于2.5-3厘米(保证进气量与行程量)。2)小窗前后开口一致,不允许小窗开启大小来找舍温。
▶4. 计算好最小通风量

使用定时循环注意事项:
1)风机开启前3秒属于无效通风,用于较小循环比例适当增加1-2%通风时间。 2)每次循环比例越小,通风质量越差,主要是鸭舍内部负压造成空气回流原因。3)开启比例数越小,后端温度越低。后端小窗可隔一开一。 4)时控转换温控后,出现鸭舍前段温度低后端温度高。
▶5. 体感温度的变化
肉鸭昼夜体感温差超过3℃,就会出现问题。下图给出体感温度的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

体感温度≈实际温度-风速×风冷系数+(湿度-目标湿度)×湿热系数
1)开口使用华诺欣(10%恩诺沙星溶液),目的是控制垂直传播的浆膜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
2)7天油苗注射配合赛菲欣,对于预防、治疗沙门氏菌病引起的脾坏死及浆膜炎、大肠杆菌病效果显著。
3)小麦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抑制剂(4%左右)是引起先天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由于含有脯氨酸和谷氨酰胺较高,麸质很难被充分消化,未被充进入分的的麸质肠道后与趋化因子结合,易引起肠炎。使用安力素可预防和治疗肠炎以及过料。4)鸭料的原料质量比鸡料和猪料差,饲料霉菌毒素可能超标,导致呼吸道疾病和机体抗力下降,建议适当用下霉菌毒素吸附剂。5)圆环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鸭群,免疫抑制很明显,适当应用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以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