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安卡拉病—心包积液综合征之我见
禽心包积液综合征,又名安卡拉病,以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目前正流行于全国各地,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心包积液综合征,又名安卡拉病,最早发生于1987年巴基斯坦的安卡拉地区,死亡率在20-80%之间。目前我国养禽业正呈区域性、散发性流行。典型症状是肉鸡3周龄出现死亡,4-5周有4-8天的死亡高峰;父母代蛋鸡和商品代蛋鸡50日龄之内的死亡率较高,60日龄之外的死亡率相对偏低。
心包积液综合征病原体多数认为是腺病毒,分为Ⅰ、Ⅱ、Ⅲ三个亚群:Ⅰ亚群可以引起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Ⅱ亚群可以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和鸡脾脏肿大;Ⅲ亚群可以引起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贫血、法氏囊炎等免疫抑制因素,霉菌毒素、肝肾损害、缺氧等,均能够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前期有腺胃炎病史者损害更大。该病原既可垂直传播也可在鸡群中水平传播,目前水平传播较多见。
本病主要开始发生于1~3周龄的肉鸡、817、麻鸡,本病急性症状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快,死亡前无临床症状;发病鸡群多于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达高峰,高峰持续期4~8天,5~6周龄死亡减少。病程8~15天,死亡率达20~80%,一般在30%左右。也可见于肉种鸡和蛋鸡,其中以3~10周龄的鸡发病较多。本病主要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也可通过一些不合格的活毒疫苗造成人为传播。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
1)心脏:心包积水,心包腔中有淡黄色清亮的积液,心肌表面有出血斑。
2)肝脏:肿大、变色,肝部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坏死点,在肝细胞中有嗜碱性包涵体。
3)肾脏:肾肿大,伴有肾小管扩张,可见典型的花斑肾,有尿酸盐沉积。
4)肺脏:个别病例水肿,挤压有泡沫,纤维化程度高。
5)部分病例可见类似新城疫的剖检变化。
1. 种鸡及孵化因素
1)本病垂直传播且免疫抑制,种鸡的强制换羽,换一次,免疫抑制病放大一次;
2)种鸡追求高产蛋率,体重小导致抵抗力下降;
3)日采食量低,耗料量降低,追求蛋大苗大;
4)孵化设备陈旧及改造,孵化上蛋量加大。
2. 饲料的因素
1)追求料比低体重大,高能量高蛋白饲料;
2)动物性蛋白的添加,鸭油、羽毛粉、血球粉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大;
3)饲料的霉变,呕吐毒素的超标;
4)新玉米的过早使用及饲料配方结构的不平衡,微量元素的添加不足或比例失调。
3. 肉鸡的生理因素
1)肉鸡消化道短,成鸡消化道长2m左右,消化饲料大量需氧;
2)前期过度追求周末体重,心肺功能的生长跟不上体重增长;
3)3、4周龄母源抗体消失,特异性免疫未形成,免疫空白期心血管疾病高发,换羽后具备体温调节能力,采食量迅速增加,维持机体耗氧增大。
4. 饲养管理因素
1)鸡舍条件差,密闭性差,锅炉在鸡舍内部燃烧大量耗氧;
2)鸡舍内环境差:高温高湿,二氧化碳、硫化氢含量高,粉尘多,空气流动性差;
3)饲养观念落后:高温养鸡,不根据鸡生理变化降温,饲养密度大,分群慢。
5. 负压因素
1)负压过大(超过鸡舍跨度数值的2.5倍以上),肺内负压低造成呼吸困难,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心肺循环障碍,导致全身缺氧、心包积液;
2)负压不足:鸡舍中间鸡群缺氧,两侧鸡群易感冒。心包积液第一考虑因素是感冒!
6. 应激因素
1)热应激,昼夜温差大;
2)长期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毒素,导致肝功能受损,
解毒功能下降,肝脏受损;
3)防疫应激、换料应激及饲料颗粒变化应激。
7. 缺氧
1)高温高湿、饲养密度大,空气流动性差;
2)育雏期的通风不足;
3)高温饲养管理。
8. 病毒因素:腺病毒
本病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本病的抗血清和卵黄抗体!但与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一样,注射后10天可能会复发,需要重新注射,或者在注射抗体的同时使用药物辅助控制方案。
1.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卵黄抗体的使用:能够杀灭本病毒的药物是其抗体!通过制备安卡拉病的卵黄抗体和抗血清,直接注射到发病鸡机体可以制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和发病。
2.保肝护肾:由于本病会出现肝肾肿大、色泽变黄等炎症的变化,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因此保肝护肾就很有必要。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葡萄糖醛内酯、龙胆泻肝汤、茵陈散等会对本病有一定的作用。
3.强心利尿:由于本病出现心包积液,说明心脏和血液循环发生问题。经检查心包积液清亮,很可能会有急性心包炎或胶体渗透压降低的问题,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向组织间液渗出,导致肝水肿、心包积液等。因此,需要通过使用强心药物来维持心脏功能,通过使用高效利尿药来消除组织间液的液体而缓解心包积液和肝肾水肿。
4.清除霉菌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
1. 使用大厂家的苗源,选用优质安全高效饲料。
2. 清除霉菌毒素,同时补充高含量的多种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使用中药保肝护肾提高抗病力,减少本病发生。
3. 科学的饲养管理:温度逐渐降低,加强通风,保持鸡舍小环境的稳定;2-4周限制生长,及时清理鸡舍,并经常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消毒。
1.治疗时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化药,否则,可能加快病禽死亡。
2.发病期间应限料,饲料用量减少至正常量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适当降低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增加玉米的用量,减轻肝肾负担,避免肝肾并发症的发生。
3.肉鸡可于18日龄起进行预防性投药。蛋鸡发病后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较好的降低死亡率。
4.疫苗免疫与高免蛋黄注射,配合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10克:200公斤体重效果良好。
温馨提示:“用药时,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上一篇:稳产无忧——蛋鸡MS科学防控体系
下一篇:断奶仔猪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