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
外部生物安全措施指在阻止来自猪场以外的病原体进入猪场。其中许多措施是物理屏障或禁止引进某些种猪,以及人或车辆控制的规定。新猪的引进,如从外部来源购买后备种猪,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也是新病原体引入的可能性最高的途径。
此外,需要从外部来源购买精液也增加了风险。人和交通工具是传播新疾病的其他重要途径。人们携带的污染物,如靴子和衣服,用于在猪场之间或屠宰场之间运输猪的车辆,以及这些车辆的司机在病原体在猪场之间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饲料原料和饮水是将病原体引入猪场的其他来源。野生动物在疾病传播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野狗、野猫、鼠类、鸟类等可传播很多疾病。蚊蝇也是不可忽略的传播疾病的媒介。
内部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与猪群管理、设施卫生和猪场工作人员有关。管理措施倾向于控制猪群流动、通过严格应用全进全出系统,防止不同年龄组的猪混在一起,同时对新批次猪的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此外,猪场工作人员通过在指定的工作区域应用生物安全规则,在内部生物安全维护中至关重要。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系统中实施适当的生物安全规划时,基于潜在功效优先考虑生物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程序,就需要对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