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HUA CHE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大重点|影响家禽免疫力因素

浏览: 次 日期:2018/2/3 1:54:50


免疫系统是家禽的防御系统,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免疫是动物通过模式识别分子(PRRs)识别病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早期能迅速抑制和清除病原。家禽免疫系统除了有先天性免疫外,还进化形成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是对病原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更高效地清除病原感染,产生免疫记忆,同时也对体内突变的细胞进行杀伤,保持自身稳定。鸡舍中的有害气体、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某些病原感染,抑制鸡群免疫应答,使鸡的免疫力下降,造成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加,使死淘率升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防控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养禽业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除了遗传因素外,影响家禽免疫力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空气污染、饲料霉菌毒素及病原感染3个方面。


一、 环境空气污染

环境空气对家禽非常重要,鸡舍中的粪便堆积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冬天通风不良的季节,这些有毒物质蓄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生理状况,使鸡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因此,及时处理粪便,保持鸡舍空气质量,对健康养殖非常重要。



二、 饲料霉菌毒素

我国饲料污染霉菌毒素较严重,以呕吐毒素、烟曲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霉菌毒素中毒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免疫力降低,表现为抑制抗体产生、使巨噬细胞与T细胞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鸡对霉菌毒素敏感、吃严重污染的饲料可引起死亡。霉变的玉米及动物蛋白类原料是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原料上应杜绝霉菌污染。

三、 病原感染

禽免疫抑制性病原较多,在长期的进化中获得了抑制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能形成持续性感染。这类病原从进化角度讲更具有生存优势。常见的禽类免疫抑制性病原有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传染性贫血因子(CIA)、呼肠弧病毒(Reo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腺病毒-4型、沙门菌 、支原体等。



这些病原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免疫应答、不同病原抑制免疫应答的方式可能不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破坏免疫细胞:病原直接感染某些重要的免疫细胞、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感染细胞后的通过VP5VP2引起细胞死亡、呼肠弧病毒引起淋巴组织萎缩、病毒在巨噬细胞中增殖。新城疫病毒(NDV)破坏淋巴组织和巨噬细胞。肺病毒破坏呼吸道黏膜细胞,影响黏膜免疫。禽腺病毒-4型感染破坏淋巴组织、产生免疫抑制。

2、有诱导细胞形成肿瘤 马立克病病毒(MD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传染性贫血因子(CLA)等感染靶细胞后,产生免疫抑制,形成持续性感染,诱导细胞增殖形成不同类型的肿瘤。

3、抑制抗原递呈 沙门菌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DC),阻止抗原递呈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4、抑制免疫信号转导 先天性免疫是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I型干扰素(IFN-α/β)起关键作用。病毒要形成持续性感染,必须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通过VP4GILZ互作,抑制I型干扰素的表达。

5、 藏匿于宿主细胞或炎性反应灶规避吞噬 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异嗜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后,在吞噬体中能长时间存活并增殖,最后引起宿主细胞死亡。其他胞内寄生菌、譬如李斯特杆菌、结核杆菌、沙门菌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抑制宿主细胞的杀伤和清除,长期藏匿于宿主细胞中。形成持续性感染,说明其藏匿细胞免疫逃逸能力极强。

对于某一特定的病原免疫抑制或免疫逃逸的方式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只有清除免疫逃逸的机理,才能有针对性德丰制定干预或治疗方法。家禽免疫抑制性病原很多,危害也很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解决方案。因此,研究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的机理也是抗感染免疫研究的热点与核心问题。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山东华辰制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荣尚网络